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在央视大火:新一代终于不再争着当官、赚钱、买房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用12年时光,记录一代人成长——“献给中国父母的一封家书”。
      
      被影迷称为“中国版《人生七年》”,近期,一部跨越时空的纪录片“神作”登录院线——跟踪拍摄12年,聚焦数十个孩子,素材量达1000小时,选取两个孩子从5岁到17岁的成长经历,凝结成89分钟的珍贵光影。

电影预告片

      电影《零零后》刻画出不同家庭和教育背景下,“零零后”从身体到内心的历练与蜕变。

      电影不仅记录了全球化的背景下“零零后”的成长之旅,更从一个侧面绘制出当代中国教育的图景。



      “献给中国父母的一封家书。《零零后》海报上如是说。

      古人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千禧年后出生的一代,似乎从来不缺少“成长的烦恼”。

      面对日新月异的大世界与小环境,“零零后”们总是需要在自我认知、家庭期许、学校培养以及社会需要等多方角力中,逐渐发掘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两个“问题”孩子 


      电影一开始,就是非常振奋的一场橄榄球赛,赛场上那种紧张的气息,充满力量和对抗的氛围,振奋的喊叫声,瞬间把观众带入看一场精彩球赛的状态。

      正在这时,突然一个孩子稚嫩又霸气的声音打断了球赛:“谁敢再说,我要把你们都打成肉泥!



      这个男孩,就是电影里的两个主角之一,池亦洋。

      影片中,“孩子王”池亦洋从小到大都是典型的“问题少年”。

      一心想做英雄的他,5岁就学会了用暴力征服别人,因为调皮捣蛋常被老师“单独操练”,被全体家长要求劝退。


      小学和初中时,功课跟不上偷偷掉眼泪、青春期懵懂早恋遭到家长反对、对未来充满迷茫时甚至连“上不上高中都不知道”。

      池亦洋就像一头小狮子坠入了深坑,在困难中挣扎,在课堂中无助、惆怅。


      上了小学的池亦洋,每天都是愁眉苦脸。坐在最后一排,他天天手撑着脸,总是做不完作业,天天挨批。更糟糕的是,因为心情不好,他的脸也越长越宽。
小学生池亦洋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里因为作业不会做而大哭,他边哭边说:“所有的作业都不会做!本来五分钟就能做完的作业到现在还没有做完!


      在经历困难和痛苦的过程中,池亦洋,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清楚地发现自己遇到了困境。
      他总是以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无助和忧愁,他会以大哭来发泄和诉说自己的压力。
柔柔


      同样,影片的另一位主角柔柔,也陷入了烦恼中。她的数学不好,柔柔说数学就是她的地狱。
      柔柔从小就是一个沉浸在童话世界的小公主,能唱爱跳,吟诗作画,同时又是一个外表坚强、内心柔弱的爱哭鬼。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拼命地弥补她对数字的不敏感。园长李跃儿记得,“我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都没能帮助柔柔把8的数字、数名、数量配对”。


      那时马上要幼儿园毕业的柔柔总是眼睛看着8的数字,嘴巴读着8的数名,手里的数棒已经抓到了十几,然后嬉笑着把一大把数棒放在8的数字槽中。“努力了一周,我们没有任何进步。当时我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柔柔会开窍的。”李跃儿说。


      柔柔在数学课堂上露出了自我解嘲的表情,她说:唉,这些数学公式就像森林里的毒蛇!



      就这样,池亦洋和柔柔成了两个问题孩子。


      “哪儿出问题了?他们是坏孩子吗?为什么那么光芒四射的孩子,现在就变成这样?”
      纪录片导演张同道想了想,“因为我们的评价标准就剩一条了,除了考试,一切都不算数。
家长的选择
      当发现孩子身上存在人类天然会有的不同特质或不足时,孩子会如何感受这种不足,家长们又如何看待这种不足,这是电影《零零后》给家长们的看点。
14岁的池亦洋接触到橄榄球
      池亦洋的父母面对陷入学习困境的儿子,选择了尊重和关怀,他们站在池亦洋的立场上,而不是把家变成对池亦洋来说比学校更加困难的处境。他们做决定的核心思想是如何尊重孩子,找到孩子最擅长的项目让孩子重新升起自信。
      一个偶然的契机,池亦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职业橄榄球选手,并为此付出不懈努力。
池亦洋参加国际橄榄球青年赛


      电影里有一重头戏是一场国际橄榄球青年赛,中国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池亦洋就有幸被选入了国家队,他算是里面技术好的,教练还让他做示范动作。
      他后来去美国读高中了,因为橄榄球是在中国非常少见的一个运动,他想打进世界级的橄榄球比赛。
      “一般正确的路都是很难走的,”池亦洋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但我太爱橄榄球了,每次都有心跳的感觉。”


柔柔小时候
      而柔柔遇到的大问题就是数学,在中国上学,数学不好是不行的。所以爸爸妈妈为了保护她,就没有走高考这条路。
      柔柔去了美国读书之后,她的成绩很快就变得非常好,五门都拿了A,而且反过来还教美国人数学。
      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路遭遇了同伴的孤立、数学的挫折、孤身异国求学的诸多困难,柔柔逐渐学会了承担与反思,也渐渐懂得要做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给社会带来价值的人。
      “拒绝是正常的事情,被拒绝也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这就是生活。”经历了被寄宿家庭连夜赶走、想和父母说说话语音被拒后,柔柔脱口而出的这句话,成为本片最大的泪点。
柔柔在国外念书


      柔柔不断在反省自己:地球不是围绕着你转的,你要去想别人。她今年拿到了十个大学的offer,最终她进了普渡大学,在美国排名前五十。她选择教育学,将来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发霉的阴暗角落


      耗时12年拍摄的纪录片《零零后》,是目前中国唯一一部长时间记录孩子成长的纪录片。里面的两个孩子,全都来自北京芭学园。
      在电影中两位孩子的恩师,知名儿童教育家、芭学园的创办人李跃儿老师看来,张同道导演和他的团队,让我们看到人类伟大的决定和思想被证实后的结果。
      李跃儿在一篇关于《零零后》的回应文章中写道:柔柔和池亦洋的故事,给百分之八十的普通孩子和没有生出优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电影《零零后》可以是一盏灯,照亮并非天生优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她说,如果我们的眼睛只看到柔柔最后上大学的结果,只看到那些优秀的模范,就会忽视自己孩子作为一个“人”的不一样,作为一个“人”的不完美,作为一个孩子的生命价值,甚至恨不得自己的孩子身上马上就长出能上北大清华牛津哈佛的小蘑菇。而且由于为此目标的付出需要极大的承受力,我们有可能失去耐心,最后把孩子身上长出来的灵芝草踢掉,责骂孩子为什么不长出名贵的蘑菇。

      当我们这样做时,孩子也会因为自己没有长出蘑菇而长出灵芝感到对家长和人类犯下了天大的错。最后,他们可能灵芝也失去了,蘑菇也没有长成,陪着对自己感到失望的家长度过一生。当他们有了孩子,他们可能再用父母养育自己的方法对待自己的孩子,或者放任自己的孩子。

      教育者总会面临这样的难题——柔柔的数学显然是班级里最差的,池亦洋愉快地交了白卷,但这里不应该是生长霉菌的地方,这里应该是被阳光照耀的地方。

       李跃儿说,《零零后》影片里柔柔的故事,给到父母们这样一个信心——勇敢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坚决地帮助自己的孩子,面对反对者坚持正确的道路,孩子最后会开出意想不到的花。


      “看了《零零后》,家长们可以减少担忧和纠结,带着安然的心去支持孩子度过困难和坎坷。

      《零零后》是孩子前进道路上的一盏小灯,它使得看过这部片子的孩子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止自己一个人会有不足。它也使得孩子知道,所有的困难都可以被克服,即使在异国他乡半夜被赶出家门,被全体同学误解也能转换,即使被自己特别喜欢的学校拒绝也还是会有很好的学校可以去,再大的坎也有突破的那一天。”

池亦洋

缘起“小人国”

         今年54岁的张同道是一个教书匠,在大学教纪录片拍摄。业余拍了这部纪录片《零零后》。

      关于《零零后》,还要追溯到2009年的一部纪录片《小人国》

      《小人国》的故事发生在北京一所名为“芭学园”的幼儿园里,导演张同道和他的纪录片团队以真实直接的手法记录下了这里十几个孩子的喜怒哀乐,并且十多年来一直跟踪拍摄。

      2017年,五集电视纪录片《零零后》在央视播出,赢得巨大的反响,豆瓣评分8.2分。

      孩子们逐渐长大,只是熟悉的面孔之中少了池亦洋和柔柔。原来,导演故意“雪藏”了这两个纪录最完整、性格最鲜明、戏剧化程度最高的孩子,并在两年后隆重推出了电影版《零零后》。

池亦洋小时候

      12年来,制作团队遇到了无数的困难,而且发现困难越来越多。执行导演喻溟在分享中谈道,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不愿意拍摄,我们就必须放下摄像机,因为无论纪录片多么重要,都没有孩子健康成长重要。

      有的孩子之后又回归了,告诉父母想要被拍摄,即使不让我们播出也愿意让我们记录下这段人生。

      而到后期制作阶段,虽然影片素材已经全部数据化,但是光看一遍池亦洋和柔柔200到300小时的素材,就花去了主创团队3个月的时间,剪辑成89分钟的成片更是经过精挑细选。

      “我希望每一帧、每一秒都对得起观众。”张同道说。

张同道导演和池亦洋

      有人曾向导演发问,影片这两个北京孩子家里都有汽车,都出国读书,怎么能代表“零零后”呢?

      “没有谁能够代表一代人,但每个人都蕴含着一代人的DNA。”张同道谈道,“我不想让这两个人代表谁,但我相信他们遇到的问题,生活在县城里的孩子也会遇到,比如择校、早恋、被老师批评、与父母沟通等等,孩子们在最根本的问题上是一致的。”

      12年来,不仅拍摄对象已经长大成人,幕后主创团队也渐渐为人父母,对教育这个话题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回忆这12年的纪录片创作之路,张同道说,我拍《小人国》的时候认为自由教育是最好的,而现在我深刻反思,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最适合这个孩子的,没有一个方法可以一劳永逸,必须要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


视频来源:一条(ID:yitiaotv)


问答张同道:这代00后


      Q:影片中,有没有哪个片段是让您受益匪浅的?

      A:我们的教育缺乏的重要一环,是观察孩子。一进入小学,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标准都是同一个。

      池亦洋是非常捣蛋的,抢东西、欺负人、很霸道。如果有这么一个儿子,可能很多家长会为此头疼。确实幼儿园里所有男孩的家长都集体抗议,希望请走池亦洋。但是幼儿园园长李跃儿拒绝了。她说:“我认为池亦洋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男性的榜样。”

      她也没有去打压和训斥池亦洋,而是对他说:“你不可以用暴力,用暴力去征服别人的人是没有出息的。”没想到的是,下一次幼儿园里起争执的时候,池亦洋竟然学着园长的样子成了调解矛盾的孩子王。


      我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一个孩子在12年的成长中,哪些因素让一个孩子成为这样,而不是那样。


      Q:拍摄的这12年,给您自己带来了什么改变?


      A:我是第一个受益者。像我们这代人,很容易成长为一个暴君式的父亲。我拍摄他们也是我自己修行的过程,然后我又把这些传递给我的儿子。尊重孩子,是我从拍片中学到的第一课。

      孩子曾经吵着要弹钢琴,但是学了1年就不想学了。换做以前我肯定不同意,这么贵一个钢琴呢。但这次我说:“学不学是你的事,你自己想一想。”他很意外,结果他说:“爸,我再试一试。”又试了两周,然后说:“我决定不学了。”

      他妈妈很生气,但是我同意。不能因为你买了一个贵重的玩具,然后就用这个玩具去折磨儿子。他从四岁就开始下国际象棋,现在还在下,如果他喜欢,不用催,他自己就想去。



张同道与柔柔

      Q:在孩子身上,您有学到些什么吗?

      A:虽然他们只是孩子,可是我认为他对生命的领悟比我多。

      我就特别渴望像柔柔一样:“风景风景,新的风景,我要呼吸一下风景。”徐志摩也没有这么好的诗,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状态。

柔柔站在山丘上,一个人开始作诗:“风景风景,新的风景,我要呼吸一下风景”

      柔柔随口都能说出一些很有哲理的话,比如她给她妈打电话,结果她妈没接。柔柔说:“拒绝是人生的一部分。”

      你看池亦洋,十五岁那次采访的时候,他就说:“人生不光是什么买车买房娶媳妇。人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这个话我听了我都很震撼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越来越想重返儿童时代。老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能婴儿乎”,我们能够有一颗婴儿之心吗?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最后就是像婴儿,看这世界一切又那么新鲜,又都那么有趣,这个世界是可爱的。

      可是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关注太多功利的东西,我们做了很多残害生命的事情,还美其名曰奋斗。我不要这样的奋斗,我也不要这样的功利,我只希望我能活得更本真一点。

池亦洋的12年

      Q:很多人认为这部影片拍的是“北京三环内中产家庭的00后”,不具有代表性,您怎么看?

      A:大家想要看到一代人的全貌,我非常理解。但一部电影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我的力量只够我拍身边的00后,所以我也希望全国影像工作者能够拿起摄像机,去拍你身边的00后,最后搞一个00后纪录片大赛。


      Q:相比80、90后,00后身上有什么样的特质?

      A:2000年之后,是改革开放成果集中呈现的一段时间,中国人越来越有钱了。这个时候出生的孩子,他没住过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房子,生下来就有车坐,他七八岁就环游世界。

      他们的父母已经铸造了一定的经济基础,00后们有了选择的权利,也就更有个性。

      当他们没有被欺负过,也没有经历过穷困的时候,就不一定想当官,不一定想发财。人生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我打球行吗,我下棋行吗,我画画行吗,我拍电影行吗,我为什么非要去发财当官呢?

      什么时候中国人不再争着当官,不再争着挣钱,就是发达国家。

      我看到了这个苗头。这群孩子长大,他对钱没有多大的概念,他对权力也没有多么深刻的渴望,这才是正常的一代人。当他再代表中国跟世界去打交道的时候,他是自信的。


池亦洋的父母


      Q:您自己也是00后的父母,对这一代父母您有什么样的观察?

      A:00后的父母主要是70后和80后。我拍的这群孩子,父母都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他们经过考大学,获取了一定的知识、能力,最终事业小有所成。

      我拍的没有一个富二代,没有一个官二代。我们这都是靠知识获得一定的生活资源的,他不太可能传给下一代多少财富。所以他们才格外为教育焦灼,他就非常希望孩子能抓住自己的命运,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因为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也有了选择的能力。比如是上体制内还是私立的学校,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是走应试教育还是走素质教育。他不会让孩子随大流,别人上什么我就上什么。

      我要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有做自己最喜欢事情的自由。用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里的话说:“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



张同道、院长李跃儿、池亦洋


      Q:您提到00后的家长会更在意适合孩子的教育。那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否跟上了?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应对?

      A:中国教育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是跟中国整体社会发展还是不匹配的。

      现在的学校教育还是一年一清的,孩子到10岁必须学会某个东西,学不会就是差生。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家长应该把眼光放远一些,不要着急。某个小学三年级的知识点,当下掌握不了又有什么着急呢?

      一定要鼓励,让孩子放松,自信之后,整个人就充满了阳光,会学得更好。如果始终是在被批评,生命根本就打不开,最后自暴自弃,就废了。

      在很多家庭,孩子是受夹板气的。老师批评完,回来家里,又把孩子给批一顿。孩子没有活路,他那么点个孩子,他对世界的理解就这么大,他怎么办。

      家长得给孩子撑腰。

      在我的孩子念小学的时候,小学班主任搞了一个周日的语文班。我儿子一天不去,还天天催他去上课。我很生气,对个八岁的孩子来讲,周日睡个懒觉是上帝赋予他的权利。早晨睡个懒觉怎么了,我要他是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不要他是个天才。

      还有一次孩子忘记戴红领巾了,老师让他写2000字的检讨。孩子压力特别大,都不敢去上学了。我知道以后,就带着他去找老师理论。我得给儿子撑着,如果我不站在他一边,他那么点个孩子,他怎么有能力来对抗。

柔柔的12年

      Q:您认为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

      A:说到成功,大家联想的并不是一种东西。看看机场书店里那些“成功学”心灵鸡汤,我们就知道心穷是一种无法救治的绝症,长期的贫困与卑微迫使大家把金钱和权力作为成功的唯二标志。

      有人问我,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吗?我说能接受,我就是个平庸的人,凭什么不能接受孩子平庸。我要的是他心理的健康,身体的健康,他有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并不认为一定要考到北大清华才是成功。一个把多数人都归结成失败者的理论,你认为它是对的吗?这是个太野蛮的理论,这典型的功利主义。

      很多人的失败就在于,一辈子都想成为别人,我认为这是方向性的错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我认为一个最好的老师,是帮着学生找到他自己,你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你能做什么,你不善于做什么。

      假如以后你在某一个行业,能够做得很优秀,你把它当作命运的奖赏,那是意外,也没啥了不起。人生当然还是要争取,但争取源于你内在的驱动,而不是为了别人、为了钱、为了所谓的成功去争取。


柔柔在跳舞

      Q:您希望这部纪录片能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A:这部电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我就想让大家静下心来,用九十分钟的时间,去体会、体验、体悟两个幼小的生命,从幼儿到少儿,最后到青年的成长历程。

      不管你是谁,在生命面前,不可以不敬畏。当你看到一个生命庄严灿烂的绽放过程,对自己一定会有所触动,对你的家庭,对你的孩子一定会有所启示。不会有几个人愿意花12年时间,去给你做一个90分钟的项目。

      所以,我把这部电影叫做“用电影写成的一封家书”,给中国的家庭。我希望一家三口、一家四口,能不能选一个安静的时间,我们去品味一下生命成长的历程。有几个家庭因此受益,因此有点启发,我这电影就没白拍。


      张同道说,“之所以做这个项目,是因为我很好奇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以及其背后的秘密。是父母,是老师,还是有其他影响因素?我没有结论,我想让观众和我一起思考这个问题。

      至于这部纪录片的结尾,张同道说:再过一个十年左右,我们孩子28岁,从那时候我接着再拍两、三年。等他们有了孩子,他们又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幼儿园,然后从他们的幼儿园拍到他们孩子的幼儿园,我可以再剪一个90分钟的电影,就可以结束了。

下个12年
当“零零后”三十而立的时候
又会是一番怎样的画面呢?


综合自公众号:光明日报、一条、樊登小读者等。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